豆腐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种食材了,因为味道鲜美而且还富含各种营养,再加上豆腐的价格很便宜,所以一直是受到老百姓们喜欢的一种食物,我们在日常的饮食中可以用豆腐做出很多种美味来,不过,在烹饪的时候,我们有些事情要注意,不然虽然美味却伤身。
很熟悉不过的传统食品。它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钙、蛋白质、氨基酸、卵磷脂等。用豆腐可以作出多种多样的豆制品:
水豆腐(北豆腐和南豆腐)、豆腐干、油(油食品)炸豆制品(炸豆腐泡等)、卤煮和熏制豆制品(五香豆腐干等)、干燥豆制品(干豆腐皮)、发酵豆制品(豆腐乳)。简单的食物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豆腐便是秀外慧中的代表,其蛋白质是凝聚的豆类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氨基酸食品),且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
不同的豆腐不同的营养
你发现在市场上有许多带着“豆腐”字样的食品:杏仁豆腐、奶豆腐、鸡蛋豆腐、米豆腐等以食品原料为定语的“××豆腐”,或用商业名称作定语的如“玉子豆腐”、“日本豆腐”等。这些食品名叫“豆腐”,主要是它们的感官性状同样水润白嫩、口感爽滑,颇具豆腐的相貌,但这些“豆腐食品”在制作原料中却没有了“豆腐”中的豆。
它们风味各异,食法不同,但要注意的是“此豆腐不是彼豆腐,营养作用自不能等同”。制作不用大豆的“豆腐”也是根据了蛋白质胶体溶液可以在凝固剂的作用下凝集成型的原理。例如牛奶是均匀的乳白色液体,用发酵的方法制成的酸奶就像“豆腐脑”,挤出水分可以制成“奶豆腐”。还有用鸡蛋制成胶体溶液后凝固制成的“鸡蛋豆腐”(市场上的“日本豆腐”大多就是鸡蛋豆腐)。
因为制作的原料各不相同,各种“豆腐”的营养价值也就不同于大豆制成的“真豆腐”。但是不同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就不如,只是在选择的时候要根据营养需要确定食用品种。各色没有大豆的“豆腐”不可能有大豆豆腐的营养价值和作用,如植物雌激素、丰富的钙(钙食品)等。而“鸡蛋豆腐”、“奶豆腐”中会有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存在。俗话说的“青菜豆腐保平安”,特指的就是大豆豆腐。
豆腐里还有一些学问,吃不对可能会伤身:
比如,吃豆腐不能过量,每天很好控制在100-150克。否则可能导致以下健康问题:
1、消化不良。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2、促使肾功能衰退。植物蛋白质被人体摄入后,经过代谢大部分成为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如果长期大量食用豆腐,摄入过多的植物蛋白质,势必会使体内含氮废物过多,加重肾脏的负担。尤其肾脏排泄废物能力下降的老年人,肾功能可能会进一步衰退。
3、促使动脉硬化的形成。国外曾有报道称,豆制品中丰富的氨基酸可转化为半胱氨酸,被人体摄入后会损伤动脉管壁内皮细胞,易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积于动脉壁上,促使动脉硬化的形成。
4、促使痛风发作。豆腐含嘌呤较多,易使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尿酸结石或痛风发作。